环保工程师的家园网站首页技术频道地图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污水 > 工业废水 > 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运行条件优化实验研究

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运行条件优化实验研究

2008-02-10 中国环保技术网 我要评论(0) 字号:T | T
一键收藏,随时查看,分享好友!

简介: 采用模型SBR反应器对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的运行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BR法对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处理后出水COD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最佳工艺运行条件为曝气时间1.5 h,缺氧时间3 h,沉

AD:广告链接

简介: 采用模型SBR反应器对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的运行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BR法对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处理后出水COD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最佳工艺运行条件为曝气时间1.5 h,缺氧时间3 h,沉淀时间1 h,排水时间0.5 h,周期5 h;交替式曝气;pH为6.5~7.5。
关键字:生活污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优化 工艺参数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与之相应,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寻求高效、经济、稳定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成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热点[1]。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由于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节省费用、耐冲击负荷强以及能够脱氮除磷等优点,深受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单位的欢迎[2~4]。但是,由于传统SBR工艺是分批地处理污水,处理水量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合理缩短处理时间。本试验主要考察不同曝气工况与处理效果的关系,研究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寻求最短的处理时间,确定SBR运行的最佳方式。

  1 试验装置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图1  试验装置

  ①反应器 ②搅拌机 ③出水阀 ④微孔曝气管 ⑤排泥阀

  ⑥潜水泵 ⑦进水阀 ⑧曝气阀 ⑨原水箱 ⑩鼓风机

  模型反应器用有机玻璃制成,尺寸为:40 cm×40 cm×50 cm,总容积80 L,有效容积50 L,由鼓风机提供空气,两根微孔管曝气,空气转子流量计控制气流量;电机搅拌,电子调压器控制搅拌速度,如图1所示。

  进水和出水人工控制,反应、沉淀和空置各周期时间人工控制。

  1.2         试验菌种和污水水质

  试验所用的活性污泥菌种取自广州猎德污水厂回流污泥,经过20 d驯化之后而得到试验用活性污泥。试验用污水成分水质见表1。

  表1   人工配水成分水质表

成分
浓度(mg/L)
水质指标
数值
淀粉
50
COD(mg/L)
179~508
葡萄糖
100
pH
6.5~7.5
磷酸二氢钾
6.58
温度(℃)
19~25
氯化铵
28.66

  1.3 试验方法

  COD的测定采用快速催化氧化法。

  试验采用经典SBR运行方式,即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5个工序构成一个周期。试验分以下4个部分:(1)通过控制体系在不同的曝气工况下运行,监测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找出最佳曝气工况;(2)研究COD随时间的降解规律;(3)通过测定不同沉淀时间下的沉淀效果,确定最佳沉淀时间;(4)研究pH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体系运行的适宜pH范围。

  2 结果与分析

  2.1 曝气工况参数选择试验

  表2 曝气因素试验

工况
时间(h)
好氧
缺氧
总反应历时
沉淀历时
1
4
4
8
1
2
4
3
7
1
3
3
4
7
1
4
2.25
4.25
6.5
1
5
3
3
6
1
6
1.5
4.5
6
1
7
2
3
5
1
8
1.5
3
4.5
1
9
1.5
2.5
4
1
10
1
3
4
1
11
1
3
4
1

  试验目的是找出SBR工艺运行过程中影响COD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及确定较理想的运行方式组合。在试验中,选取曝气时间、缺氧时间、总反应时间等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各因素的取值见表2;以COD的去除率为考核指标,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曝气因素试验结果

工 况
进水COD(mg/L)
出水COD(mg/L)
COD去除率(%)
1
240.74
35.65
85.19
2
460.76
37.05
91.96
3
179.65
35.76
80.09
4
356.02
43.74
87.71
5
460.76
38.40
91.67
6
482.85
40.17
91.68
7
436.14
50.52
88.42
8
508.61
45.42
91.07
9
445.47
46.27
89.61
10
482.85
45.76
90.52
11
474.03
49.31
89.60

  从试验结果得知,上述影响SBR工艺处理效果的因素从主到次依次为曝气时间、缺氧时间。曝气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最主要的因素。结果表明,曝气1 h,缺氧3 h,COD去除率即可高达90%以上,这说明在SBR工艺中,COD能在较短的曝气时间内去除;各工况的出水都在35~51 mg/L,均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COD排放标准为60 mg/L,GB8978-1996)。曝气4 h COD去除率可高达91.96%,但太长的反应时间会影响处理量、且在节能降耗方面不可取,因而曝气时间不能太长。由试验得出的最佳曝气工况为曝气1.5 h,缺氧3 h,总反应时间4.5 h。

  2.2         COD随时间的降解规律

  试验中采用瞬间进水的方式,曝气与缺氧交替进行,曝气时间2 h,缺氧时间3 h,总反应时间5 h,在反应时间分别为0(进水),1、2、3、4、5 h取样100 mL,均沉淀1 h后再测定COD。共进行了二组试验,结果见表4和图2。

  表4  COD降解过程试验结果      mg/L

反应时间(h)
0
1
2
3
4
5
组次1
440.00
161.50
108.17
64.37
54.25
50.52
组次2
508.61
162.33
88.48
50.33
45.42
47.58

  由图2可见,在反应开始的1 h内,COD降低迅速,这是由于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经闲置期活性恢复到最大,产生较大的降解速率。1 h后由于底质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越来越慢。到5 h时COD下降到50 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88%以上。

  为进一步确定最佳总反应时间,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组次安排及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总反应时间参数试验

好氧(h)
缺氧(h)
总反应时间(h)
进水COD(mg/L)
出水COD(mg/L)
去除率    (%)
4
4
8
240.74
35.65
85.19
4
3
7
460.76
37.05
91.96
2.25
4.25
6.5
356.02
43.74
87.71
1.5
4.5
6
482.85
40.17
91.68
2
3
5
436.14
50.52
88.42
1.5
3
4.5
508.61
45.42
91.07
1
3
4
482.85
45.76
90.52

  从表5可见,4 h以上的处理时间得到的处理效果并无明显差别。为节约处理时间,增大系统的处理水量,应把总反应时间控制在5 h内。

  综合以上两方面试验结果,把总反应时间确定为4~5 h,具体可根据进水浓度和出水要求进行选择。

  2.3 最佳沉淀时间选择试验

  分别在曝气3 h和4 h后,开始沉淀并计时,分别于15、25、40、55、65、80、100、120 min在反应器中取样,取样位置为水面以下3 cm。然后,测试上清液的COD浓度,测试结果见图3。

  从表6可见,在运行过程中污水的pH基本保持在中性范围,同时存在一定的波动,这是由于反应器内好氧和缺氧交替出现,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分别生成不同的产物,缺氧状态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不彻底,生成有机酸,使pH降低;曝气时有机酸降解完全,生成CO2逸出水面使pH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2.4  体系运行的适宜pH范围

  为确定体系运行的适宜pH范围,进行一系列试验,瞬间进水,曝气时间1.5 h,缺氧时间2.5 h,总反应时间4 h,曝气分3个阶段,每个阶段30 min,沉淀时间1 h。控制pH为5、6、7、8、9,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pH范围选择试验

pH
5.05
6.11
7.05
8.01
8.99
进水COD(mg/L)
575.80
477.24
445.47
240.54
562.67
出水COD(mg/L)
131.60
75.37
46.27
61.01
113.32

  污水呈中性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试验结果显示体系运行的适宜pH范围为6.5~7.5。

  3  

  在本试验中,SBR的处理效果好,在最优工艺运行条件下,出水COD为45.42 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COD的去除率高达91.07%。在曝气3 h的条件下,可得到COD为38.4 mg/L的良好出水水质。

  本试验得到的COD降解规律为:在反应开始的1 h内,COD迅速降低,1 h后由于底物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到5 h降解反应基本结束。

  本试验得到的SBR最优工艺运行条件为:曝气时间1.5 h,缺氧时间3 h,沉淀时间1 h,排水时间0.5 h,周期5 h;交替式曝气;pH为6.5~7.5。该工艺条件周期短,有利于处理更多的污水;同时采用交替式曝气,提高了空气利用率,曝气时间短,节约气量。

  参考文献

  1 陈永祥,程晓如,邵  青. SBR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6:15~17

  2 王  忠. SBR工艺特点及改进类型. 交通环保,2002,23 (2):41~42

  3 杨云龙,陈启斌. SBR工艺的现状与发展.工业用水与废水,2002,33 (2):1~3

  4 王凯军,宋英豪. SBR工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特性. 中国给水排水,2002,18 (7):23~26

  (收到修改稿日期:2004-05-15)


  [1] 第一作者:谢志旺,男,1980生,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


【责任编辑:管理员 TEL:400-666-4470】

百度广告
分享到:
关于污水  同类污水的更多文章
制革废水处理工艺及技术

制革废水处理工艺及技术论文、图纸[详细]

文章排行

本月本周24小时

热点专题

更多>>

热点推荐

资料

潜心科技创新 引领
无锡沪东麦斯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超效浅层气浮净水器及水处理药剂的专业生产厂家,其产品用于造纸、化工、印染、食品加工、制革、制药、酿酒等行业的废水处...

最新热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