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的家园网站首页技术频道地图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污水 > 原水处理 > 超滤系统 > 超滤系统的运行管理及结构介绍

超滤系统的运行管理及结构介绍

2012-07-05 中国环保技术网 我要评论(0) 字号:T | T
一键收藏,随时查看,分享好友!

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其制造方法与反渗透法类似。超滤膜的活性分离层上有无数不规则的小孔,且孔径大小不一,很难确定其孔径,也很难用孔径去判断其分离能力,故超滤膜的分离能力均用截留分子量来予以表述。

AD:广告链接

  超滤系统的运行管理及结构介绍

  超过滤(简称超滤)和微孔过滤(简称微滤)也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一般用于液相分离,也可用于气相分离,比如空气中细菌与微粒的去除。

  超滤所用的膜为非对称膜,其表面活性分离层平均孔径约为10一200Å,能够截留分子量为500以上的大分子与胶体微粒,所用操作压差在0.1—0.5MPa。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限侧,为透过液,大分子物质或胶体微粒被膜截留,不能透过膜,从而实现原料液中大分子物质与胶体物质和溶剂的分离。超滤膜对大分子物质的截留机理主要是筛分作用,决定截留效果的主要是膜的表面活性层上孔的大小与形状。除了筛分作用外,膜表面、微孔内的吸附和粒子在膜孔中的滞留也使大分子被截留。实践证明,有的情况下,膜表面的物化性质对超滤分离有重要影响,因为超滤处理的是大分子溶液,溶液的渗透压对过程有影响。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与反渗透类似。但是,由于溶质分子量大、渗透压低,可以不考虑渗透压的影响。

  微滤所用的膜为微孔膜,平均孔径0.02—10 ,能够截留直径0.05—10 的微粒或分子量大于100万的高分子物质,操作压差一般为0.01~0.2MPa。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水(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压侧,为透过液,大于膜孔的微粒被截留,从而实现原料液中的微粒与溶剂的分离。微滤过程对微粒的截留机理是筛分作用,决定膜的分离效果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其制造方法与反渗透法类似。超滤膜的活性分离层上有无数不规则的小孔,且孔径大小不一,很难确定其孔径,也很难用孔径去判断其分离能力,故超滤膜的分离能力均用截留分子量来予以表述。定义能截留90%的物质的分子量为膜的截留分子量。工业产品一般均是用截留分子量方法表示其产品的分离能力,但用截留分子量表示膜性能亦不是完美的方法,因为除了分子大小以外,分子的结构形状,刚性等对截留性能也有影响,显然当分子量一定,刚性分子较之易变形的分子,球形和有侧链的分子较之线性分子有更大的截留率。目前用作超滤膜的材料主要有聚砜、聚砜酰胺、聚丙烯氰、聚偏氟乙烯、醋酸纤维素等。

  微滤膜一般均为均匀的多孔膜,孔径较大,可用多种方法测定,可直接用测得的孔径来表示其膜孔的大小。

  超滤、微滤和反渗透均是以压差作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它们组成了可以分离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固体微粒的这样一个三级分离过程,其分工及范围见图10—14。根据所要分离物质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但也需说明,这三种分离方法之间的分界并不十分严格。下表列出超滤、微滤和反渗透过程的原理和操作性能,以资比较。

  【超滤系统的运行管理】

  1、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是指原液在进入超滤装置之前去除各种有害杂质的工艺过程及设备。预处理工艺是根据原液情况及处理的要求来确定的,没有固定模式,但下述选择原则可供参考。

  (1)地下水及含悬浮物、胶体物质小于50mg/l时宜采用直接过滤或者在管道中加入絮凝剂过滤;

  (2)地面水及含悬浮物、胶体物质大于50mg/l应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

  (3)原水中含有细菌、藻类及其他微生物较多时,必须先行杀菌,然后再按常规程序处理,灭菌剂有氯、次氯酸钠、臭氧等,而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多用清洗组件时用来杀菌,因为预处理用量大,不经济;

  ⑷原水经杀菌剂处理后,如果水中含有较多的余氯或其他强氧化剂,可加入亚硫酸钠等还原剂或者用活性碳吸附去除。

  上述为常规的传统的预处理工艺,在膜集成工艺中,中空纤维超滤膜常作为其他膜处理的预处理。如在反渗透脱盐工艺中,超滤本身即属预处理工艺,在电渗析脱盐工艺中亦可以超滤作为电渗析脱盐预处理,以补充电渗析脱盐工艺的不足。此外,在矿泉水制备工艺中以超滤作为主要的处理工艺,化学药剂的加入,会使矿泉水水质受到污染,因此在矿泉水处理工艺中,不适宜用化学药剂作为预处理措施。

  在某种情况下,例如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进行深度净化,或以地下水为水源,水质较好时,过多的常规预处理,可能带来二次污染。超滤的预处理可以极为简化,仅采用粗过滤以避免大颗粒悬浮物进入超滤系统损害超滤膜,即可直接用超滤去除少量细菌微生物、胶体、悬浮物。采用加强反冲洗,快速冲洗以及增加浓缩水排量(回流)等措施防止超滤膜的堵塞。

  2、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进水水质的检查,重点是检查进水的浊度或SDI值、PH值和细菌、微生物、余氯等项目,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进水指标后方可输入超滤系统,一般中空纤维超滤膜要求原水的PH值并无严格要求。在PH=2~11范围内均可使用,但用于工业浓缩时,原液的PH值必须严格根据膜材料的要求。超滤膜对余氯要求也无严格规定,一般情况下,要求含有一定余氯以保证细菌不超标。当后续工艺对余氯有要求时,可在超滤工艺之后用活性碳去除,效果更佳。

  (2)清洗设备及管道,超滤系统组装完成后,在启动之前还必须对系统中所有过流部分进行清洗,一方面清洗掉设备及管道中的碎屑及其他有害杂质,一方面对系统进行严格的灭菌作用,以免残留的细菌、微生物在管道及超滤膜组件中滋长。一般常采用分段清洗法,即按照工艺流程路线由前往后、按设备和管路分段清洗,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3)管路系统检查,操作人员必须掌握工艺流程路线,检查各有关设备和管是否有误接的地方,同时还要检查进、出口阀门的启闭情况,特别是要注意浓缩水出口阀门不能全部关闭及进口阀门不能开启,以防止系统在封闭状态下,突然启动引起系统内压力过高以及水流冲击作用而损坏设备。

  3、启动

  当做完上述各项准备工作后,可先进行试启动,即接通电源,打开进水阀门,开动泵后立即停止,观察水泵叶轮转动方向是否正确,检查水泵在启动时有无反常的噪音产生,以判断水泵是否能正常运行。

  【影响超滤过程稳定运行的因素分析】

  一、超滤透过通量

  超滤在操作压力为0.1—0.6MPa、温度为60℃以下时,其透过通量应在100—500L/(m2.h)为宜,实际中比它要小得多,一般为1—100L/(m2.h)。当超滤透过浓差通量低于1L/(m2.h)时,过程缺乏经济效益,其原因是浓差极化在膜面上形成的边界层(或凝胶层),使流体阻力增加,因此必须相应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1、料液流速

  提高料液流速对防止浓差极化、提高设备处理能力有利。但增大压力使工艺过程耗能增加,结果导致费用增大。一般湍流体系中流速为1—3m/s。

  在螺旋式组件体系中,常在层流区操作,可在液流通道上设湍流促进材料,或采用振动的膜支撑物,在流道上产生压力波等方法,以改善流动状态,控制浓差极化,从而保证超滤组件的正常运行。

  2、操作压力

  超滤膜透过通量与操作压力的关系决定于膜和边界层的性质。在实际超滤过程中往往后者控制着超滤透过同量。在用渗透压模型时,膜透过通量与压力成正比,而用凝胶化模型时,膜透过通量与压力无关。此时的透过通量称为临界透过通量。实际中超滤操作应在临界透过通量附近进行,此时操作压力约为0.5—0.6MPa,除了克服透过膜的阻力外,还要克服通过膜表面的流体压力损失。

  3、温度

  操作温度主要决定与所处理料液的化学、物理性质和生物稳定性,应在膜设备和处理物质允许的最高温度下进行操作,因为高温可以减少料液的黏度,从而增加传质效率,提高透过通量。温度与扩散系数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μD/T=常数

  由上式可见,温度T愈高,黏度μ变小,而扩散系数D则变大。例如,酶最高温度为25℃,电涂料为30℃,蛋白质为55℃,制奶工业为50—55℃,纺织工业脱浆废水中回收PVA时为85℃。

  4、操作时间

  随着超滤过程的进行,浓度极化在膜表面上形成了浓缩的凝胶层,使超滤透过通量下降。其透过通量随时间的衰减情况,与膜组件的水力特性、料液的性质和膜的特性有关。当超滤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清洗,这段时间称为一个运行周期,当然运行周期的变化还与清洗情况有关。

  5、进料浓度

  随着超滤过程的进行,料液(主体液流)的浓度在增高,此时黏度变小,边界层厚度扩大,这对超滤来说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不利的,因此对超滤过程主体液流的浓度应有一个限制,既最高允许浓度。

  6、料液的预处理

  为了提高膜的透过通量,保证超滤膜的正常稳定运行,在超滤前需对料液进行预处理,虽然超滤的预处理过程不像反渗透过程那么严格,但这种预处理也是保证实现超滤过程正常运行的关键,通常采用的预处理方法有:

  (1)过滤;

  (2)化学絮凝;

  (3)PH调节;

  (4)消毒;

  (5)活性炭吸附;

  上述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料液的性质和需要进行选用。

  此外,经超滤回收的水,在使用前还需进行再处理(称为后处理,如电子工业用水)如脱除CO2、PH调节、过滤、消毒等。

  二、膜的寿命

  膜的寿命是根据生产厂提出的膜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以保证使用的最短时间,一般在规定的料液和压力下,在PH允许的范围内,温度不超过60℃时,超滤膜可使用12-18个月。当然超过规定的条件时,会使膜的寿命缩短。

  三、膜的清洗和消毒

  膜必须进行定期清洗,以保持一定的膜透过通量,并延长膜的寿命。清洗方法一般根据膜的性质和处理料液的性质来确定。通常和反渗透相类似,即先以水力清洗,而后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化学洗涤剂进行清洗,例如对电涂材料可以选用含离子的增溶剂,对水溶性有机涂料可以用“桥键”型溶剂。食品工业中蛋白质沉淀可以用朊酶溶剂或磷酸盐、硅酸盐为基础的碱性去垢剂。膜表面由无机盐形成的沉淀可用EDTA之类的螯合剂或酸、碱加以溶解。对于不同的膜组件,可以选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如管式组件可以用海绵球进行机械清洗,中空纤维式组件可以用反向冲洗等。对于食品工业用膜还需进行消毒处理。

  【EDI工作原理】

  EDI膜堆是由夹在两个电极之间一定对数的单元组成。在每个单元内有两类不同的室:待除盐的淡水室和收集所除去杂质离子的浓水室。淡水室中用混匀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填满,这些树脂位于两个膜之间:只允许阳离子透过的阳离子交换膜及只允许阴离子透过的阴 离子交换膜。

  树脂床利用加在室两端的直流电进行连续地再生,电压使进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H+及OH-,水中的这些离子受相应电极的吸引,穿过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向所对应膜的方向迁移,当这些离子透过交换膜进入浓室后,H+和OH-结合成水。这种H+和OH-的产生及迁移正是树脂得以实现连续再生的机理。

  当进水中的Na+及Cl-等杂质离子吸咐到相应的离子交换树脂上时,这些杂质离子就会发生象普通混床内一样的离子交换反应,并相应地置换出H+及OH-。一旦在离子交换树脂内的杂质离子也加入到H+及OH-向交换膜方向的迁移,这些离子将连续地穿过树脂直至透过交换膜而进入浓水室。这些杂质离子由于相邻隔室交换膜的阻挡作用而不能向对应电极的方向进一步地迁移,因此杂质离子得以集中到浓水室中,然后可将这种含有杂质离子的浓水排出膜堆。
 


【责任编辑:管理员 TEL:400-666-4470】

百度广告
分享到:
关于污水  同类污水的更多文章
制革废水处理工艺及技术

制革废水处理工艺及技术论文、图纸[详细]

文章排行

本月本周24小时

热点专题

更多>>

热点推荐

资料

CLT/A型旋风除尘器(
泊头市宏大除尘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坐落于运河城畔的洼里王工业区,是一家从事设计 生产 制造 研发于一体的环保除尘企业。公司成立于2008年,地处北京、天津、济...

最新热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