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团队 加入我们
发表文章 客服中心
 |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水行业 | 大气治理 | 综合频道 | 环保宣传 | 软件下载 | 供求信息 | 技术论坛 | 
新闻热点 | 国际动态 | 环保产业 | 环保科技 | 氧化沟专题 | SBR专题 | 环境评价 | 环保图库 | 清洁生产
生活污水 | 工业废水 | 净水纯水 | 脱硫除尘 | 工业废气 | 供暧通风 | 设计软件 | 电子书籍 | 图纸方案
载入中…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保技术网 >> 水行业 >> 净水 >> 论文正文

膜分离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作者: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7 10:18:51
摘要:自产业革命以来,以西方各国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显著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其结果带来了生活上的舒适与便利,但同时也引起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地球温度升高、臭氧层被破坏、废弃物的激增等等都是明显的实例。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世界环境首脑会议及通过的里约热内卢宣言表明了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作为具体行动,世界各国正大力推广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系列的企业环境管理认证体系。归根结底,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在活动时排出的各种物质的质和量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而产生的。因此,环境保护的最佳方法在于将排出的物质回收并再利用,或恢得到自然界原有的存在形态。实际实施时,除生物、化学处理外,常采用减少容积,稀释降浓等物理方法。不言而喻,目前仍存在大量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字:膜分离 环保

  自产业革命以来,以西方各国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显著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其结果带来了生活上的舒适与便利,但同时也引起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地球温度升高、臭氧层被破坏、废弃物的激增等等都是明显的实例。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世界环境首脑会议及通过的里约热内卢宣言表明了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作为具体行动,世界各国正大力推广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系列的企业环境管理认证体系。归根结底,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在活动时排出的各种物质的质和量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而产生的。因此,环境保护的最佳方法在于将排出的物质回收并再利用,或恢得到自然界原有的存在形态。实际实施时,除生物、化学处理外,常采用减少容积,稀释降浓等物理方法。不言而喻,目前仍存在大量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众所周知,膜分离技术是物质分离技术中的一个单元操作。膜分离法的最大特点是驱动力主要为压力,不伴随需要大量热能的变化。因而有节能、可连续操作、便于自动化等优点,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环保领域的膜技术应用实例。

  1. 环境保护和膜的适用用途

  环保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废物(固体)、废液(液体)及废气(气体)处理,即将三废物再利用,减少向周围环境排出的数量或将排放物的有害物质经过分离、无害化处理后排放。表1中给出了典型的三废物质及膜分离技术的适用范围。从表1中可以看出,因膜技术的处理对象为流体,故主要适用于废水、废液及废气的处理。图1给出了分离膜的分类。根据待分离物质的大小,依次可使用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及气体分离膜。需要说明的是,膜分离只具有物质分离的功能,若构成一个完整的环保处理系统,常常需要与其它处理技术组合使用。

表1 废弃物形态及膜分离技术的适用性

废弃物形态

废弃物种类

膜的可适用性

固体

废物

纸张

塑料

金属

不适用

液体

废水

悬浊物

微滤膜(MF)

超滤膜(UF)

溶解性成分(三卤甲烷、农药等)

超滤膜(UF)

纳滤膜(NF)

反渗透膜(RO)

废液

各种化学溶剂

纳滤膜(NF)

反渗透膜(RO)

气体

废气

有机蒸汽

氟利昂

硫化物

二氧化碳

气体分离膜

图1 分离膜的分类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版权申明:本站引用因特网上的资源尽量注明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马上做出明确答复。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站内论文搜索
     
    我要发表评论
    姓 名: * 游客填写  ·注册用户 ·忘记密码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广 告 信 息
    没有相关论文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5026622号 有事您Q我! 联系电话:0769-23066976 或 13424719690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06 中国环保技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