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的家园网站首页技术频道地图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生态 > 实际工程中的高粘性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实际工程中的高粘性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2006-03-07 中国环保技术网 我要评论(0) 字号:T | T
一键收藏,随时查看,分享好友!

摘要:本文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高粘性膨胀现象作了系统分析,指出:产生高粘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进水水质冲击负荷大,通过采取控制进水量降低进水负荷,控制曝气使氧化沟内DO充分,并适当排泥等措施,使非丝状菌污泥膨

摘要:本文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高粘性膨胀现象作了系统分析,指出:产生高粘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进水水质冲击负荷大,通过采取控制进水量降低进水负荷,控制曝气使氧化沟内DO充分,并适当排泥等措施,使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得到了控制,污泥恢复正常。

关键词:高粘性污泥膨胀 进水BOD5负荷 污泥耗氧速率

 

活性污泥膨胀问题在实际污水处理工程中经常遇到。人们对其成因也作了相当多的研究。在早期的研究中人们对废水水质、运行条件和丝状菌过度生长之间的关系非常关注。对于水质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常常水质及负荷的变化也会导致污泥膨胀。

笔者曾在山东某污水处理厂参与调试运行,对其调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污泥膨胀问题作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1、工程概况

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侧沟式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1:

工程一期设计规模25000m3/d,分两组,每组12500m3/d。考虑到除磷的要求,在氧化沟前段置厌氧段。设计总停留时间16h,氧化沟有效容积8500m3,有效水深4.1m,沟宽10.5m。设计污泥浓度MLSS=4000mg/L,污泥负荷F/M=0.046kgBOD5/(kgMLVSS.d)。主要设备包括:转盘ZP-9-1400,每组4台,功率37kW;7.5kW水下推动器每组3台,设置在主沟;2.2kW水下搅拌器1台于厌氧区。设计采用厌氧、好氧两区共壁合建,使整体结构紧凑,又有较好的能量分区。设计进出水水质如下:

表1   设计进水水质

项目

BOD5

(mg/L)

CODcr

(mg/L)

SS

(mg/L)

NH4+-N

(mg/L)

TP

(mg/L)

设计进水

180

350

250

35

4

出水值

20

60

20

15

1.0

2、调试启动情况

该厂自2003年3月12日开始调试运行。前期投加大量粪便污水,并投加活性污泥接种,效果较显著。到3月20日出现少量活性污泥絮体,一周后MLSS达1083mg/L,SV30增至10%,进水BOD5负荷在0.22~0.39之间。28日,由于进水水量由原先1/4、1/2流量增加至设计流量以及BOD5大幅变化,使得进水负荷高达1.02 kgBOD5/(kgMLSS.d),随后几天负荷也居高不下,31日SV30猛增至86%(当地工业废水未加控制进入)。观察污泥细碎、松散、蜂窝状小而少。镜检发现丝状菌丰度为d级,钟虫数量500~1200个/ml,活动性差。侧沟出现云浪状污泥上浮,并随水流走,跑泥严重。经诊断为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3、原因分析

3.1、进水水质冲击负荷

该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值有较大的偏差。由于当时设计考虑的是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而实际进水中工业废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使进水水质相当复杂。表2为调试运行期间实际进水水质情况。

表2    实际进水水质情况

项目

BOD5

(mg/L)

CODcr

(mg/L)

SS

(mg/L)

NH4+-N

(mg/L)

TP

(mg/L)

范围

405~1200

800~3884

146~1077

37.5~98.0

2.13~11.23

平均值

602.8

1559.7

380.4

51.2

7.02

由上表可看出实际进水BOD5及CODcr的均值在设计值的3倍以上,这使得有机物消解去除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际中,BOD5及CODcr变幅波动相当大,造成了极大的水质冲击负荷。图2为进水BOD5和CODcr变化情况。

在调试过程初期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负荷。下图为3月24日~3月31日进水F/M及相应的SV30变化情况。从图5可以看出,在26日以前系统以中等负荷0.3~0.5kgBOD5/(kgMLSS.d)运行,SV30呈稳定增长趋势,27日增至20%。28日,F/M猛增至1.02,SV30于29日攀升至80%以上(图7),SVI至573.3mL/g,并一直居高不下(图8),呈现严重的污泥膨胀。

3.2、营养物

已有研究表明2,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F/M太高,而进水中缺乏足够   的N、P等营养元素,或混合液中的DO不足时,细菌很快把大量有机物吸入体内,由于缺乏N、P或由于DO不足,又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分解代谢,细菌就向体内分泌过量的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由于含有氢氧基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活性污泥结合水高达400%,呈粘性的凝胶状,产生高粘性污泥膨胀。

考察出现污泥膨胀的前一段时间污水营养比BOD5:N:P=663.7:62:4.56=100:9.34:0.69,可见污水中N不缺少,而P含量甚少。污水中缺少足够的P来合成微生物细胞,生长受到限制,进水中大量的BOD5物质难以转化从而生成多糖类物质引发高粘性膨胀。镜检发现,发生膨胀时期表壳虫500个/L,楯纤虫60个/L,钟虫180个/L,活动性一般(4月28日)。可见此时生物相中以游泳型纤毛虫为主,而固着型纤毛虫很少。尽管进水BOD5充足,但是由于缺少P而没有转化为细胞物质。

3.3污泥浓度

活性污泥中粘性物质的生成与积累受污泥浓度(MLSS)和BOD5负荷的控制。当BOD5负荷量一定时,在低MLSS浓度时生成的粘性物质多;而当MLSS一定时,在BOD5负荷高时产生的粘性物质多。即活性污泥产生和积累粘性物质而引发高粘性污泥膨胀的条件是:低MLSS浓度和高BOD5负荷。实际调试运行中正是由于培菌初期MLSS浓度低以及进水负荷高引发了高粘性污泥膨胀。下图为调试期间MLSS增长情况。5月20日开始排泥,排泥初期排泥量较小,后逐渐加大到200m3/d,23日MLSS降到2900mg/L。

图7  MLSS浓度变化

3.4、DO影响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曾对DO进行密切监控。由于进水BOD5浓度高,尤其是夜间进水CODcr可高达3000~5000mg/L,故使系统DO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DO控制测点选取位置见图7。1#处为最高点测点,DO在1.0~2.5之间变化,2#为最低点测点,DO大部分时间在0.5mg/L以下。另外在每个转盘的前后都布置DO测点,以控制每一段的DO水平。一般认为低的DO浓度是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该系统在高负荷低DO条件下并未出现丝状菌膨胀(镜检发现丝状菌始终丰度始终在c~d级之间)。也有研究表明5,低的

DO浓度并不是引起丝状菌膨胀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该厂出现的污泥膨胀实系高负荷F/M冲击,营养物缺乏所致,而并非低DO浓度。

另外由于氧化沟前段设置厌氧段,设计是为除磷而设。实际上起着厌氧选择器的作用。按厌氧选择器分析认为:绝大部分种类的丝状菌(球衣菌)都是绝对好氧的,在绝对厌氧条件下将受到抑制,而绝大部分的菌胶团细菌为兼性菌,在厌氧状态下将进行厌氧代谢,继续增殖,故而能有效的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实际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管理员 TEL:400-666-4470】

百度广告
分享到:
关于资讯  同类资讯的更多文章
制革废水处理工艺及技术

制革废水处理工艺及技术论文、图纸[详细]

文章排行

本月本周24小时

热点专题

更多>>

热点推荐

资料

CLT/A型旋风除尘器(
泊头市宏大除尘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坐落于运河城畔的洼里王工业区,是一家从事设计 生产 制造 研发于一体的环保除尘企业。公司成立于2008年,地处北京、天津、济...

最新热帖

更多>>